冠军与被劝退的竞技者

今天看了一则新闻,包头马拉松赛场上,赛事志愿者轮番“劝退”最后一名参赛选手。当然详细情况我不甚了解,虽倍感惋惜,但本着不知者不言的原则,还是谈点广大空的东西吧。

体育赛事我是不大重点关注的,上一次有深刻记忆的大概是在08年的奥运会的,老家新修的房子上的2008我还是记得住的,不过那时记忆中的体育竞技和现在的确感觉有些大相径庭了,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强”的奥林匹克运动“格言”还在,相互了解、友谊、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却不知在大众心理留下了几分印象。

从刘翔两次退赛引起漫天咒骂,到现在拍抖音“嘲笑”的劝退者,我们追求的体育精神在悄然改变,仿若第一揭晓了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,其他名次在第一面前显得如此卑微,但第一毕竟只有一名,成王败寇的思想让观众昂起高高的头颅,关注着台上最闪亮的选手,其他选手或许能得到几句赞许和些许嘲笑。

我一向敬佩那些准守规则,坚持到底的竞技者,坚持也是可贵的运动精神,竞技的魅力难道不是参与以及突破极限吗?而马拉松正是开放与包容的特性,给予人们欢乐,马拉松精神正是坚持的精神,希望大家对努力的选手多一些敬佩和理解,少一些不甘和愤怒。

为冠军欢呼,为那些坚持拼搏的人喝彩,为突破极限而沸腾,这才是竞技精神应该展现的风貌。

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。这种竞争,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,挟有仇隙的,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,或者竟打起来。但这些事又作别论。竞走的时候,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,其余的便松懈了,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豫定的圈数的勇气,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;或者佯为跌倒,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。假若偶有虽然落后,却尽跑,尽跑的人,大家就嗤笑他。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,“不耻最后”的缘故罢。
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,少有韧性的反抗,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,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;见胜兆则纷纷聚集,见败兆则纷纷逃亡。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,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,都如入无人之境。“土崩瓦解”这四个字,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。
 多有“不耻最后”的人的民族,无论什么事,怕总不会一下子就“土崩瓦解”的,我每看运动会时,常常这样想:优胜者固然可敬,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,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,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。

——《华盖集·这个与那个》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1 条回复

  1. wjk说道:

    写得很有哲理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